第零天
实习刚结束,睡了个午觉(3pm-11pm)便与同学前往机场。我们的飞机在早上6点,因此我们约定坐前一晚最后一辆公交去机场。到了机场,吃了一个简单的晚餐就开始玩联机游戏。机场的网速确实感人,18MB/s应该是我见过最快的速度之一了。母亲听说我要去北极附近,特地给我带了一些冬装。差不多在凌晨4点,我换上超级厚的棉裤和羽绒大衣,然后就去安检登机了。在温哥华穿上这些衣服,就好像来到了夏天。
第一天
经过了大约90分钟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埃德蒙顿。虽然这座城市与温哥华处于大约同一纬度,但内陆城市没有来自太平洋的暖流,白天温度只有零下21度。我们的目的地黄刀镇虽是加拿大西北自治区的省会城市,却只有约两万的人口和一个只有两个登机口的小机场。转机后再向北飞行2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离北极圈250公里的黄刀镇。刚下飞机,一股寒风扑面而来。从下飞机到进入机场大约在室外走两分钟。进机场的时候,眼睫毛已经结冰了。我们刚到的那天白天体感温度是零下31度,虽说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但这在极端严寒中并没有什么用。
黄刀镇因极光而闻名,旅游也几乎是整个城市唯一的产业。在如此寒冷的地方,想必也是无法种植作物和进行工业生产的,因此黄刀的所有物资都来自空运。虽然西北自治区没有省税,但加上运输费用,物价还是比温哥华高出不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刀的出租车确实便宜,从机场到我们短租的房子一共才15块钱。
进了屋子,我们便试穿了租来的极地专用服装。和这些衣服裤子比起来,我们自己带的衣服简直是薄得不行。雪鞋更是约有一公斤重,除了外层的防水布以外还有保暖内胆。
由于晚上要看极光,前一晚又没睡,我们就赶紧在房间里补觉。下午3点左右,天便黑了下来,因此“白天”睡觉也和晚上差不多。晚上8点,我们登上了前往极光村的巴士。我们的旅程共是4天,回程的飞机在第5天早上6点。出发前我们计划连看3晚上极光,最后一个晚上睡觉、整行李并准备登机(大约在凌晨4点出发去机场)。
极光村是位于黄刀镇北部的旅游区,整个极光村只有帐篷和矮木屋,因此视野开阔。帐篷里有火炉可以取暖,走出帐篷就可以看到天空。夜晚的极光村体感温度在零下30度以下,因此不能在室外呆太久,好在导游说要是有极光会到帐篷里叫我们,我们便可以安心地在帐篷里打牌。
到了极光村以后,我们先在饭店里吃了晚饭,然后去了极光村地势最高的山丘并四处转了转。今天晚上是阴天,不说极光,就连月亮都看不见。因此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帐篷。看极光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半夜12:45,我们以为等等可能天会放晴,于是续时到了两点半,然而最终天并没有放晴。
第二天
半夜4点回到租的房子,我们一直睡到了下午,于是白天就没有活动了。在房间里打了几局游戏,便到当地一家有名的专门卖鱼的餐馆吃饭。这家餐馆生意十分火爆,我们虽然预约了,但还是等了将近半小时,如果没预约就要等两个小时了。当地特色的白鱼确实非常美味,而且外国人吃鱼不吃带刺的部分,因此食用非常方便。
吃完饭后我去银行取钱,去银行的途中摘掉手套打了一个电话,还没打三分钟就感觉手疼得不行。在银行门口我看见一个人蹲着,旁边站满了警察。那人估计是个流浪汉,衣服上结满了冰,几个警察一直在喊醒醒,最后把他拖上了警车。相比温哥华晚上整条街的流浪汉,黄刀没有房子的人估计都冻死了。
晚上我们和昨天一样坐车去了极光村。相比于昨天,今天天气更加糟糕。我们在极光村里吃完晚饭,打了几局牌便坐1点的车回去了。我们查了天气预报,明天晚上又是阴天。为了不使黄刀之旅变成一个彻底的遗憾,我们临时预约了一些当地白天的特色活动--冰上钓鱼和狗拉雪橇。
第三天
早上11点起床吃完早饭,我们又坐上了前往极光村的巴士。今天白天的体验项目是冰上钓鱼。我们来到了一个已经结冰的湖上,当地的渔民给我们展示了从冰上打孔一直到钓上鱼的全过程。并且给了我们亲手体验的机会。
首先要在厚厚的冰盖上打孔。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因此当湖面结冰的时候,湖底并没有结冰。打孔的工具底端是锋利的刀片,然后是螺旋。顶端有两个把手。用一只手将最顶部的把手固定,然后另一只手旋转打孔器使其钻入冰面。钻冰是个体力活,大约需要钻10分钟才能钻到水面。如果钻到了水面,冰盖下方的水会喷涌而出,接下来将浮在水面的冰掏出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
当天我们看到了两种钓鱼方式。第一种是在鱼钩上挂上饵料,然后在鱼线上方绑上长木片,使其卡在冰面上不至于掉进我们打的洞里。然后第二天来收鱼就可以了。第二种是使用一种特殊的鱼钩,预购上方有一块红色的塑料片。用这种鱼钩钓鱼不需要饵料,直接讲鱼线放入打好的洞中,然后提、放鱼钩,便能钓到鱼。红色的塑料片在水中上下摆动很像受伤的小鱼,因此能吸引大鱼上钩。我们刚开始还半信半疑,没想到刚摆动了3分钟便有一条大鱼上钩。这条鱼挣扎得很厉害,最后挣脱了。渔夫跟我们说这种方法能让你在北极地区不会挨饿,这种方法有时几分钟就能钓到鱼,但有的时候摆一天都没有鱼上钩。
冰钓回来离回程还有几个小时,我们聚在火炉旁烤了刚钓上来的鱼。极光村白天还能体验冰滑梯。虽然这个项目是免费的,但我觉得确实这几天最好玩的项目。玩冰滑梯需要先讲一个救生圈形状的气垫搬上约8米高的滑梯顶端,然后人坐在气垫上,沿着冰道往下滑。刚开始的这段非常陡,这种俯冲的感觉简直爽极了。
由于今天白天是个大晴天,我们觉得今晚有可能看到极光。因此我们便在家里自己做了饭吃,好省下在极光村吃饭浪费的时间。然而天不随人愿,刚到极光村看到的便是满天的云。我们当时在帐篷里开玩笑,如果有人问我们去黄刀干什么,我们就说除了看极光什么都干了。还说是不是应该找几张极光的照片,然后把我们的人PS上去。虽然没看到极光,但还是有些收获,晚上我学会了打黑桃5和升级。
也许是连着3天没有极光,作为补偿导游们向我们表演了一些只有在极度寒冷地区才能做的事情。将一条毛巾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拿着甩30圈,毛巾就变硬结冰了。导游又拿出一块豆腐,在室外放了一会儿,然后用这块结冰的豆腐将钉子敲进了木板里。
我们的运气确实比较遭。由于12点前一直是阴天,我们就临时约了明天晚上的看极光活动,并坐上了1点钟回黄刀镇的车。然而我们后来被告知凌晨两点左右有人在极光村观测到了极光。
第四天
和昨天一样,我们睡到11点并吃完早饭后坐车前往极光村。不过今天的项目是狗拉雪橇。在汽车被发明以前,狗拉雪橇是当地居民的交通工具。拉雪橇的狗是两种哈士奇,一种体型较小但比较聪明,负责在前面带路,另一种体型较大,负责在后面拉雪橇。
在极光村的帐篷里等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一个雪橇约有9只狗拉,这些狗被分成左右两排,各排被一条绳子串起来,然后绳子末端被绑在雪橇上。
我体验的是驾驶狗拉雪橇,驾驶时人站在雪橇上方的一块木板上,雪橇后面还拖着一块塑料板,如果需要刹车只要用力把塑料板踩进雪里就好。驾驶雪橇其实很简单,向左向右转各有一个单音节的命令,只要对着最前面的狗喊就行。然后就是加速和停止的口令。由于当天的路线没有岔路,因此向左向右的口令不会被用到,主要的技巧就是在下坡时需要注意踩刹车防止雪橇速度过快。
天气确实很冷,如果站在原地不动倒也没什么,但在快速移动的雪橇上,迎着冷风,脸部有明显刺痛的感觉。下了雪橇,衣领的地方已经结上了冰。
晚上的看极光活动我们约了另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是坐在车上到处转,类似于找极光。我们先去了第一个地点,经过了大约1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一个湖旁边。今天晚上是个大晴天,月亮很圆很亮,星星清晰可见。抬头仰望,我清楚的见到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中看见的北斗七星,和它指向的北极星。呆了一个小时后,我们没有看见极光,于是我们开车前往第二个地点。
约1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地点。这里比极光村靠北很多,是一个西北自治区的区级公园。我们一直等到12点半,虽然天气很好,但就是看不到极光。眼看着我们的旅程在1个小时后就要结束了,我们虽然嘴上开着玩笑,但心里还是很失望的,想着要是能看到极光,这趟旅程就完美了。终于,在12:36,导游跑上车跟我们说天空中有一点微弱的极光,我们马上带上相机冲出车门。
一条绿色的极光像一把剑一样从车后方的天空一直刺向我们头顶的天空。这道极光渐渐变强变宽,一会儿就变成了一条红绿相间的彩带围在月亮周围。跟照片中的不同,极光是动态的。照片中的极光是在曝光时间内(一般是10秒)极光运动的正片叠底合成。接着,我们头顶这条彩带便如随风摆动一般在月亮的周围划出道道波浪,极光的底部有星星点点的流苏,像流星一般俯冲下来。遗憾的是我们的相机并没有捕捉到这极光活动最强的瞬间。等这一波极光退去,一波新极光同时从车后方和车前方的天空中出现,在月亮周围会和。这次极光明星弱了很多,没有看见上一波极光中的粉红色部分(从绿色到红色,极光的活动强度依次增强)。我们抓紧时间用两台单反分别拍了极光跟以极光为背景的人物照。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们拍不出网上极光照片的效果,但我眼中的极光却比那些照片更加震撼。
极光活动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在1点半左右,最后一道微弱的极光划过天际,接下来天空又恢复平静。
看过极光,我们坐上车回住处。在车上我们感慨最好的事情总发生在最后。如果第一晚就看到极光,后面几天可能就是垃圾时间了。我们也许也不会去玩冰上钓鱼和狗拉雪橇,我也不会有机会体验冰上滑梯。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凌晨3点钟回到住处。由于预约了4点去机场的出租车,我们稍作休息和整理便出发前往了机场。
第五天
早上6点,我们离开黄刀,虽然通宵了一晚很累,但最终看到极光了还是感觉非常满足的。飞机上我前几个月买的主动降噪耳机发挥了大作用,戴上耳机后基本听不见飞机的引擎声。在飞机上睡了一会儿,我到了温哥华。
这是忙碌的一天,搬家,整东西,然后准备明天回国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