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人

一些纯粹的思考

本拿比山

过完6月9号的毕业典礼,我在SFU作为一个学生的日子也正式结束了。在本拿比山上呆了差不多也有三年了,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我想有必要记录一下吧。SFU跟浙大比起来非常小。从校门口的公交车站步行到另一头的宿舍区只需要20分钟。我最近还专门去走了一圈,试着捡回所有的回忆。SFU建筑有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从校门口到食堂都是一体的。再说具体点,从校门口到食堂有一条全程都能看到屋顶的路。所以雨天上学,雨伞并不是必要的。

SFU虽然在山上,但毕竟是一座大学,公交车还是很多的。温哥华的公交车一点都不便宜,一趟要差不多3加币,这价格放在国内估计就没人坐公交了。

从校门往校园里面走是一个中空的正方形建筑,我们平时上课就在这里。SFU的教室跟浙大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窗。其实我更喜欢没有窗的教室,感觉这样能静下心来学习。建筑中间是一块草坪和一个池塘。以前和同学一起上两门课,课间有差不多50分钟,我们就来草坪上躺着,聊聊人生。

再往里走就是一个广场。说来惭愧,呆了三年了,还不知道广场叫什么名字,就叫未名广场吧。广场左侧是学生中心,跟学生事务有关系的办公室很多都在这里;广场右侧是图书馆。我的毕业典礼就在这个广场。毕业典礼的时间是六月九日,典礼被排在了早上九点,也就是说早上八点就要来学校准备,这对于习惯晚起的我确实是一个挑战。到了学校先领学士服,学校的学士服租赁是要收费的,35加币一套。虽然不贵,但其实心里挺不舒服的,明明已经花了那么多学费,最后学士服还要另外收钱,感觉自己就像是学校赚钱的工具一样(或许真相就是这样)。毕业典礼的流程和国内大学差不多,无非就是校长讲话和学生代表发言,然后毕业生一个个跟校长握手。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获得了一个优秀毕业生奖章,我在毕业生名册和毕业典礼上被作了特别的介绍。但遗憾的是我在名册上的名字被打错了,在典礼时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学院院长在错误的时间念了我的名字,我先是一惊,接着马上往舞台方向跑,后来工作人员把我拦了下来,告诉我院长犯了一个错误。万幸的是奖章和学位证书上的名字都没有打错,奖章也挺精致的,看上去像是纯银的。典礼之后穿着学士服跟几位同学和朋友一起拍了合照。之后在翻阅学校网站时看见那里我的学位名称被打错了,不过目睹了那么多错误以后,我也不感到惊讶了。总体来说,我对学校的毕业典礼准备工作挺不满意的,但是所幸一切还算顺利。对了,前天我还收到一封信,说是毕业典礼过程中给我拍了照片。我访问信中的网址,原来那是一家专门拍摄毕业照片的公司,他们声称拥有这些照片的版权,如果要购买版权需要支付78加币的费用。我对学校这种处处赚钱的行为挺厌恶的,虽说信是以公司的名义发的,不过既然能进学校拍摄毕业典礼,想必背后也跟学校是有关系的吧。何况他们未经允许对我拍摄是否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呢?

图书馆大概是我除了实验室以外,白天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图书馆的一楼是自由讨论区,还有专门的小会议室,非常适合Skype。三楼有扫描仪,我经常来扫描笔记和作业,然后把它们存成电子版。二楼,四楼和七楼不怎么去,也没什么印象。五楼是自习楼层,配有许多电脑,我考GRE那段时间经常用图书馆的电脑做GRE模拟题。五楼的其它自习桌都是双人位,所以我很少坐这些位置,基本要来也是观看同学打游戏吧。六楼也是自习楼层,但跟五楼不同的是这里都是单人自习位。靠墙的位置是我最常呆的地方,在这里自习看不见外面发生了什么,也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正因如此我有几次错过了图书馆关门时间,被关在了里面,还要打学校保卫处电话让他们放我出来。一到考试周,我基本天天呆在六楼,困了就在同楼层的沙发上躺着。顺带一说,可以把两张沙发拼成一张床,这样躺着就舒服了。图书馆对面是学生活动中心,除了“行政服务”窗口外还有一个“美食”广场,我在SFU呆了差不多3年,第一次还是在今年三月底的时候跟一位女生去的,虽然最后没有和她有进一步的发展。

再往里走是健身中心,里面有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和游泳池,健身中心外面是操场。操场和篮球场我是基本不去的,毕竟在国内体育就不好,在北美就更别玩足球篮球了。健身房和泳池刚来的那个学期去过几次,后来就一直不去了。可能是忙吧,但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懒。最近下决心减肥,所以经常来这两个地方。说实话我在今年年初以前从没想过减肥这个问题,因为学业上压力比较大,即使随便吃也胖不起来。但随着申请与课程的结束,我的压力瞬间小了很多,但饮食习惯却没有跟着改变,终于在五月份我发现我的肚子已经大得不成样子了。刚回温哥华,我就定下了减肥和健身的计划。我的第一步就是去办健身房的会员,毕竟花了钱才会更有动力,事实也是这样,至少到今天为止,我去健身房和游泳池还是很勤的。与计划配套的还有购买健身手套和蛋白粉,成本其实挺高的。

健身中心附近是SFU的停车场,停车场是室内的,有很多层,而且一直延伸到食堂,足可见SFU学生有多有钱。停车场里随处可见各种豪车,相比起来奔驰宝马只能算淘宝货,跟我一起上写作课的同组组员就开玛莎拉蒂。不过我一直到上个学期为止都是公交上学,第一次在温哥华开车也是最近的事情,其实温哥华开车比国内容易,路宽人少,大家还特别文明。以前一直觉得车没什么必要,因为平时也就来来学校,刚好住的地方和学校都在公交沿线。但自从上个学期迷上滑雪以后就觉得车还是个好东西,如果要出去玩,有车会方便很多。现在滑雪经过一个雪季的训练,我已经能上比较简单的黑道了。

沿着停车场一直走就到了食堂,我在这里吃了5个学期。食堂是24小时开放并且是自助的,每进一次大概收10块钱,但是如果按学期买Plan,每天大概是15块钱,我就是买了5个学期的Plan。买了Plan以后,食堂就能一周7天,一天24小时随便进了,所以如果不在食堂吃就相当于亏了。其实食堂虽然不好吃,但确实方便,也省去了“今天去哪吃”这种烦恼。食堂早饭有水果和荷包蛋,午饭和晚饭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食,其他的就是自助沙拉,汉堡鸡块,牛奶饮料和冰淇淋。主食我比较喜欢意大利面,黄油鸡和韩式肉卷,但大多数时候,主食会是不知名的黑暗料理,我只能去啃汉堡。食堂的冰淇淋非常好吃,我基本每餐都会吃一个,说来奇怪,那时我居然没长胖。吃食堂的几个学期我还是起得比较早的,因为一晚就没早饭吃了,如果一天吃两餐,食堂并不划算。食堂里还有免费的打印机,所有买了Plan的学生每天都能使用至多20张纸,我会经常打印空白文档,然后装订成草稿本。

食堂再过去就是宿舍区,我在学校宿舍住了两个学期。这里的宿舍跟中国的大学不同,宿舍的性价比是比住学校外面低的,因此我跟我的同学们后来都搬出去住了。宿舍区也发生过许多事情的,比如刚来的时候用很烂的英语跟当地人打牌,比如在厨房认识了后来经常带我去夜店的朋友,再比如全班一起到Townhouse #63聚餐(当时整个#63房子都住了我们班的同学)。其它记忆比较深的事情就是半夜三点响起火警,我穿着睡衣被赶出宿舍楼。这一点浙大的老师也跟我们说过,晚上响起火警大家会被赶出来,当时还以为是好事,由于宿舍是男女混住,说不定能看到什么福利,但其实半夜没穿大衣站在路上冻得半死,根本没精力想别的。加拿大最美的星空我就是在宿舍楼外看到的,但后来感觉星空也就那个样子,没啥特别的。当时可能一直在国内,第一次看到如此明亮的星空,心里一阵震撼吧。那天晚上我在宿舍楼外跟同学聊天,我喝着饮料他抽着烟,那段日子回想起来还是挺美好的。

大概就是这样了。整个本拿比山除了SFU校园,就是一个公园,公园里除了有几个不知道含义的雕塑以外,没啥特别的了。最近学校都在抗议本拿比山的油管项目,说是会对本拿比山的生态造成影响,但我觉得主要还是担心储油罐的安全性吧。

听说本拿比山上有各种野生动物,我至今见过的也就狸猫和鹿。熊只是听说过但没有亲眼见过,也许还是不要见到比较好吧。